常州市武进区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
常州市武进区农村集体财产智慧监管平台
全文检索   
农村发展主体变化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16-08-03     浏览次数:     来源:

 

2016年7月28日       来源:金融时报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在参加一个论坛上表示,简单地把“三农”作为一类服务对象已经过时。她提出,未来农村生产组织方式至少有三层,第一层是工厂化的经营,农业现代化,这是最高层次,它的特点是标准化的生产;第二层就是规模化,也是当前政策的重点引导方向;第三层就是小农生产方式,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这种方式仍将长期存在。

  其观点的提出,正是基于目前农村发展主体呈现出的新态势。从2000年开始,随着农村家庭承包制度的确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领域流出。虽然我国财政支农资金大幅度增加,并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处在较好的历史时期,但这并不能阻挡农民进城的脚步,农村人口外流现象不断加速。如今老龄化社会悄然而至,人口红利逐步消失,首先影响的就是劳动力对外输出的农村。完全脱离农业生产、长年在外打工的农民工比例增大,打工的兼业性减弱,举家外迁劳动力增加。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这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描述的“世外桃源”,也是政府倡导新农村建设的美好蓝图。然而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欠发达地区农村青壮劳动力大量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农村,造成这些地区青壮劳动力比重大量下降,农村空心化问题凸显。在发达地区农村,例如东部沿海和大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农村生产组织方式多为现代化和规模化的生产;而在欠发达地区农村,特别是中西部的偏远山区,农业生产还是以小农生产为主,而且生产主体多是留守的老人和妇女。

  法国发展农业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以启示。二战以后,法国政府通过向国外借款,利用价格补贴和国家担保为农户提供长期低息贷款,同时农民购买农业机械还可以享受价格补贴。在逐步实现了农业装备的现代化和规模化之后,一人耕作百余公顷的例子屡见不鲜,为城市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同时,政府不失时机地做起了“专业化”的文章,通过合理地规划和布局,形成了专门的农作物产区。法国农民的产品销售渠道也十分畅通,既可以通过合作社组织,也可以通过网上销售。从政府到各种农业组织都开辟了网站,方便农民的生产和销售,也为农民的信息交流提供了平台。而对于农业生产中不可避免的灾害,法国又建立了异常发达的农业保险业来进行保障。

  这种“栽梧桐引金凤凰”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一方面,在欠发达地区农村,农业比较效益较低,从事农业生产难以吸引农民,造成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匮乏和耕地抛荒等空心化现象。在这类地区,不仅要加大农业投入,还要大力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如发展订单农业、“农家乐”、旅游农业、创意农业等,增加农业效益。另一方面,必须加快培养新型农民,推动农村组织的发展。农村空心化直接影响即是农业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引进和造就各种专门人才。大力开展农民技能培训,包括农民科技带头人、农产品(000061,股吧)营销人才、农业科技推广人才、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等。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在培养新型农民的同时,还要注意推动各种农村组织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从而推动农业和农村的良好发展。

  在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模式的探索上,其实很多基层农村金融机构更多的是用自己的资金,包括扩大风险敞口去补贴农民,反哺真正有发展需求、未来也可以脱贫的农民,或者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农民,降低他们的生产成本,帮助他们实现规模化生产,最终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在这方面,政府也一直给予相关政策的支持,如国家发放种粮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及对农业合作社的各项补贴,并建立各种发展基金引导农村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给有发展意愿的农户。

  这和金融精准扶贫的初衷不谋而合。笔者曾经走访过一个山区县,当地政府专门设立了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管理中心,为全县有贷款意愿、有就业创业潜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能安排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的农村经济组织提供信用支持,三年内每年至少整合资金1000万元,作为精准扶贫小额贷款的风险补偿资金,按照1∶10比例撬动银行放贷3亿元,风险由政府和银行按比例分担。

  政银在农村合作的目标,就是希望通过帮助农业生产及引导信贷流向,在农村传递这样一个信息——信用可以等同于财富。只要是诚实勤劳的农民,有良好的发展意愿,希望自己的努力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就不会因为没有资产,没有成熟的抵押品而得不到最便捷最廉价的金融资金支持。同时,打造金融精准扶贫的整体解决方案,完善农业产业链条的上下游,形成规模化经营,最终实现在农民生产之前解决其所有的销售问题,避免产供销脱节。